永磁同步电机概述
发布日期:2017-12-14
一、永磁同步电机
1.1永磁同步电机简介
永磁同步电机(Per ** 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, PM)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。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原理与普通电励磁同步电机相同,但它以永磁体励磁替代励磁绕组励磁,使电动机结构更为简单,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费用,同时还省去容易出现问题的集电环和电刷,提高了电动机运行的可靠性。由于无需励磁电流,没有励磁损耗,提高了电动机的工作效率。
1.2永磁同步电机结构
如下图1所示,永磁同步电机主要部分为:转子、定子、端盖等部件。下图2是PM的实物图。
图1.PM剖面图图2.PM实物解剖图
PM的定子主要指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两部分。定子绕组目前有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种结构。分布式绕组与异步电动机的定子多相交流绕组相似,一般希望分布在定子槽中的定子绕组产生的理想磁通势为正弦波,然而实际绕组不会产生理想的正弦波。定义每极每相绕组槽数q=Z/(2 * np * m),Z为定子槽数,np为电动机极对数,m为电动机定子绕组相数。
PM的转子主要包括永磁体、转子铁芯、转轴、轴承等。传统的电网供电异步启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会安装有笼型绕组,现代变频调速用永磁同步电动机通常不会安装转子绕组。根据永磁体在转子铁芯中的位置可以划分为表面式与内置式PM。表面式PM又可以划分为表贴式与插入式两种结构。见下图3、图4、图5所示。
图3.表贴式与内置式PM图4.表贴式PM图5,内置式PM
1.3 表贴式电机 VS 内置式电机
表贴式电机:结构简单、制造成本低、转动惯量小,在恒功率运行范围不宽的三相PM和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。表贴式转子结构中的永磁磁极易于实现最优设计,能使电机的气隙磁密波形趋于正弦波分布,进而提高电机的运行性能。【永磁体直接暴露在气隙磁场中,容易退磁,弱磁能力受限】PS:Ld = Lq内置式电机:可充分利用转子磁路不对称所产生的磁阻转矩,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,使得电机的动态性能较表贴式转子结构有所改善,制造工艺也较简单,但漏磁系数和制造成本都较表贴式转子结构大。【有利于弱磁升速,易于提高电动机高速旋转的安全性】。PS:Ld<Lq
为什么表贴式和内置式d、q轴电感不同?
对于永磁性材料,它的磁导率与空气相同,而不是与铁磁性材料相同。可以这么来理解这个事实,铁磁性材料相当于电导率高的电阻,空气相当于电导率很低的电阻,而永磁性材料则相当于电流源。电流源内阻很大,因而电导率很低;然而它会发出电流。永磁性材料相对磁导率很低,然而它能产生磁通。在戴维南定律中,电流源相当于开路,电导率接近于0,因此就不难想象在磁路中为什么磁钢相当于空气了。
图6.内置式与表贴式电机简图
图(a)是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,即凸极永磁同步电机,图(b)是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,即隐极永磁同步电机。电机的d轴和q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他们是相对于转子而言的。对于电机来说,d轴即转子磁钢磁极所在轴线,方向是从S极指向N极。q轴与d轴垂直,方向逆时针沿d轴转过90度。说是凸极隐极,其实是根据d轴和q轴的同步电感来确定的。发现了吗?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里头d轴方向的用铁量比较少,因为除了空气气隙,还有永磁体占用了一定空间。永磁体磁导率相当于空气!而q轴除了空气气隙就是铁了,用铁量比d轴要多,所以d轴电感小,q轴电感大。而隐极的磁铁是在空气隙里头的,d轴方向和q轴方向用铁量一样多。所以d轴和q轴的电感相等。【来源:乐叔】
二、PM的动态数学模型【来源: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及其控制】
1.1 PM假设
对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作如下假设:
定子绕组Y形接法,三相绕组对称分布,各绕组轴线在空间互差120度;转子上的永磁体在定转子气隙内产生主磁场(对于PM,该磁场沿气隙圆周呈正弦分布;对于BLDCM,该磁场沿气隙圆周呈梯形波分布),转子没有阻尼绕组。忽略定子绕组的齿槽对气隙磁场分布的影响。假设铁芯的磁导率无穷大,忽略定子铁芯与转子铁芯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。忽略电动机参数(绕组电阻与绕组电感等)的变化。
1.2 PM动态数学模型
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
(1)定子电压方程
(1)
为定子绕组相电压矩阵, , , , 分别为三相定子绕组相电压(V);
为定子绕组相电流矩阵, , , , 分别为三相绕组相电流(A);
为定子绕组相电阻矩阵, , 为三相堆成定子绕组一相电阻 ; 为微分算子;
为定子相绕组磁链矩阵, , , 分别为三相定子绕组的全部磁链(Wb); 为d轴与A轴夹角的空间电角度。
(2)定子磁链方程
(2)
矩阵是永磁体磁场匝链到定子绕组的永磁磁链矩阵。
(3)
、 、 分别为永磁体磁场交链A、B、C三相定子绕组的永磁体磁链分量(Wb),与定子电流无关。对于一台确定的电动机,永磁磁链仅与转子位置 有关。
是定子绕组电流产生的磁场匝链到定子绕组自身的磁链分量:
(4)
三相定子绕组自感(H);
三相定子绕组互感(H)。
定子绕组的漏自感和自感
永磁同步电动机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后,由电流产生的磁通分为两部分:一部分为漏磁通(此部分电感与转子位置无关,为一个恒定值);一部分为主磁通,该磁通穿过气隙且与其他两相定子绕组交链,当电机转子转动时,凸极效应会引起主磁通路径的磁阻变化,对应的电感系数也相应发生变化。在距离d轴角度为 的点Q处,单位面积的气隙磁导 可以足够精确地表示为:
(5)
:气隙磁导的平均值
:气隙磁导的二次谐波幅值
(PS凸极效应:凸极电机的气隙不均匀,也即直轴(d轴)和交轴(q轴)的有效气隙不同。交-直轴电枢反应电抗对电机性能的影响称为凸极效应。凸极率常用交轴电感Lq与直轴电感Ld的比值表示。)
当 时,d轴方向气隙磁导为:
(6)
当 时,q轴方向气隙磁导为:
(7)
所以可以得到:
(8)
(9)
以A相定子绕组为例,当通入电流 时,在A相定子绕组轴线方向的磁动势 与Q点处单位面积的气隙磁导 对应的A相定子绕组气隙磁链 满足如下关系:
(10)
:气隙磁链和磁动势、气隙磁导的比例系数;
:A相绕组的匝数。且 ,
A相定子绕组的漏自感 和自感 分别表示为
(11)
(12)
(11)和(12)式中, 为漏自感的平均值,与A相定子绕组漏磁链 有关,与转子位置无关; 为A相定子绕组自感的平均值, 为A相定子绕组自感二次谐波的幅值。可以看出,有关系式成立:
(13)
(14)
由于B相定子绕组和C相定子绕组与A相定子绕组在空间互差 ,可以认为A、B、C三相定子绕组各自的漏电感相等,即有
(15)
A、B、C三相定子绕组的自感为
(16)
定子绕组的互感
当A相定子绕组通入电流 时,在A相的定子绕组轴线方向的磁动势 可分解为d轴方向的直轴磁动势分量 和q轴方向的交轴磁动势分量 。
(17)
(18)
直轴磁动势分量 和交轴磁动势分量 分别产生各自的磁链分量 和 为:
(19)
(20)
A相定子绕组电流 经过气隙与B相定子绕组交链的磁链 表示为:
(21)
A相定子绕组与B相定子绕组的互感 可以表示为
(22)
:A相、B相定子绕组互感平均值的绝对值;
:A相、B相互感的二次谐波的幅值。
满足:
(23)
(24)
由于空间对称性,当B相定子绕组通入电流 时,B相定子绕组与A相定子绕组的互感可表示为:
(25)
所以
(26)
定、转子绕组的互感计算
将转子永磁体等效为具备电流 的转子励磁绕组f,转子绕组f与定子绕组之间的互感矩阵 为:
(27)
转子绕组自感
转子励磁绕组自感
(3)电机转矩方程
由能量法得出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运行时,电动机中的磁场储能为:
(28)
由能量守恒定律,有方程
(29)
经过推导,得出转矩公式:
(30)
(4)运动方程
电动机运动平衡方程:
(31)
J:整个机械负载系统折算到电动机轴端的转动惯量( );
:折算到电动机轴端的负载转矩( )